橄欖山(Mount of Olives)

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面,昔日的山頭上遍佈橄欖樹,遠較現在為多,因而得名......

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東面,昔日的山頭上遍佈橄欖樹,遠較現在為多,因而得名。山陵由北而南,中間有克德龍谷,約800公尺高,共有三座山頭:北部山頭為現今希伯來大學的所在地;中部山頭有德國醫院;南部山頭有現今的突爾(el Tur)村、耶穌升天的地方及厄肋敖納(Eleona)大堂(按:此名來自希臘文的「橄欖樹」);山之東麓有貝特法革(Bethphage見谷11:1),西麓有耶穌哀哭耶京的地方(見路19:41-44)及革責瑪尼莊園(Gethsemani)此莊園是耶穌常帶著門徒休憩的地方,也是他常獨處、祈禱、和度過他在世最後一夜的地方。革責瑪尼莊園是由兩個不同的希伯來名詞組合而成「榨壓機」和「油」,故有「榨油機」之意。現址建有一座聖殿名為「萬國聖殿」,以記念耶穌最後晚餐後在此山園祈禱、被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所出賣及被大司祭蓋法的手下捉拿的地方。「萬國聖殿」建於1924年,是在拜占庭及十字軍時代的教堂遺址上建成的,內有一塊傳統上認為是耶穌曾跪在其上祈禱的大石。

橄欖山 / 萬國聖殿

耶穌升天的地方

舊約時代達味聖王曾在此山頂祭祀過天主(撒下15:32),達味涕哭蒙著頭赤足過此山,而逃避造反的阿貝沙隆(Absalom 見撒下15:30);在南部的山頭上撒羅滿為其妻妾建築了宮殿及邪神廟宇,故有「醜行山」或「惡表山」(Mount of Offence)之稱,後為約史雅王所剷除(Josiah見列下23:13);先知們在神視中亦曾見及此山(則11:23)。

傳統中耶穌曾跪在其上祈禱的大石

與耶穌度過在世最後一夜的千年古「橄欖樹」

由於橄欖山是圍繞耶路撒冷最高的山,站在山上可遼望整個耶路撒冷古城。耶穌慣在這山的橄欖園中過夜(路21:37),並經此山往還於耶里哥、伯達尼及耶京之間(谷11:1)。山頂上有一山洞,是記念耶穌教導門徒祈禱——「天主經」的地方(瑪24:3)。上面所說的厄肋敖納(Eleona)大堂的舊址(建於公元395年),即在此山洞之上,於1910-1911年掘出。路加記載耶穌升天的地方(路24:50)亦有一座古堂,建於375年,但於1187年為回教徒所佔,以迄於今日。

古猶太人墓穴

墓穴中集聚一起的厝骨箱(Ossuarium)

在耶穌哭耶京的地方(Dominus Flevit主哭耶京堂),方濟會士巴加提神父(B. Bagatti)自1953年開始,歷兩年之久完成了考古的挖掘,證明此地曾是古猶太基督徒的一座墳場(據猶太人的傳統,末世時默西亞將降臨在橄欖山上,這說明為甚麼有不少的猶太墳墓都在橄欖山,因為死者都想第一時間復活及與默西亞見面),墳墓竟達500座之多,出土者計有122個厝骨箱(Ossuarium),7個棺槨,上面刻有不少以希伯來、阿剌美及希臘文的新約上的名字,如西滿、若瑟、猶大、瑪利亞、若望、拉匝祿、耶穌、瑪爾大、瑪弟亞等人名,並有耶穌聖名的縮寫,另外還有其他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考古資料足以證明,耶京初期教會的存在,以及這首批基督徒生活及埋葬的情形。

可遼望整個耶路撒冷古城的「主哭耶京堂」

 

© 2023 董思高聖經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