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幕、帳棚、會幕(Tabernacle)
帳棚、帳幕、會幕,三名詞散見於舊約及新約各書內,我們首先就這三名詞之意義及其異同予以分析,之後再就其含意加以陳述,希讀者對帳棚、帳幕,以及會幕能有一清晰的概念。
1、名詞的釋意:帳棚、帳幕從中國字方面來說,幕從布,是以帳幕,指以布匹或織物所做成的;棚從木,那末,帳棚乃指以木,即樹枝(或廣義地用竹枝)所做成的。不過,這兩字都只是譯文,而我們首先應注意,是否希伯來文內也有這樣的區別。自然希伯來文字並非如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從字形可判別字意,而只可從字源方面來推究。在希伯來文內,最常用的一字為Ohel其次是Sucka。按Ohel一字的字源即支捲帳幕,所以Ohel這一名詞也即帳幕,即古遊牧民族所居住的帳幕,這帳幕通常是以羊毛(間或用駱駝毛)所編織成的,呈黑色(歌1:5)或棕褐色,今日居於巴力斯坦的貝杜因人所住的帳幕,仍是如此,是以中文方面帳幕一詞,即譯自希伯來文Ohel。其次希伯來文Sucka一字,按字源來說,乃源於動詞Sakah遮蓋之意,因而由這一動詞而成的名詞Sucka,正是中文裡「棚」的意思,因而將這一字譯為帳棚。一般來說,帳棚較帳幕簡陋,而且更屬暫時性,因而在依1:8所說,在葡萄園中所支搭為看守成熟的葡萄(廣義地包括其他瓜果)的棚子,希伯來文即稱為Sucka。又約納先知臨時所支搭藉以休息的棚,希伯來文也稱為Sucka(見納4:5)。此外,猶太人遵主命每年應過帳棚節,即七天之久住在帳棚內,而這棚即是以樹枝樹葉所搭成,因此,希伯來文稱帳棚節為hag suckoth。以上是希伯來文Ohel與Sucka以及在中文譯為帳幕與帳棚之區別,不過這兩字有時也通用,如對軍隊行軍或出征時,藉以棲身之地,聖經上有時用Sucka,藉以說明它的暫時性(如撒下11:11; 列上20:12,16),但有時也用Ohel,如列下7:7; 耶37:10。不過嚴格說來,兩字從字源上來說,多少總是有區別的。
帳棚內聖器物擺放的位置圖 |
此外,在出谷紀25-40章特別提及這帳棚,且在25-31章七章內記載著舊約時代的禮儀和製造聖器所應守的規程。這些規程大半來自梅瑟,而少數為日後所增補;所增補的亦是按梅瑟的原意,和西乃盟約的精神(出25:40;希8:5;宗7:44)。在此,上主特定指示了梅瑟作「帳棚和其中一切器皿的式樣,要完全按照式樣去製造。」(出25:9)。主要包括了以下的聖器物:「約櫃」、為放奠祭用的的爵、盤、碟、杯和擺放供餅的「供桌」、純金「燈台」一座、「全燔祭壇」、安置在約櫃前面所掛的帳幔前的「金香壇」和為洗濯用之「銅盆」等。在此七章內,有些器物的名稱,已不可考,很難譯出恰當的名目。關於這一帳棚既非用樹枝樹葉所支搭,也非屬暫時性的,而是天主命梅瑟為天主所建造的聖所。天主願藉這聖所與以民接近(出25:8-9),是以這一聖所,在希伯來文也不稱為Sucka,而稱為Mishckan。按希伯來文Mishckan這一字,乃居住或住所之意。不過若將該字只照字義而譯為居住或住所,欠具體的意義,故思高譯本乃將這一字譯作帳棚。若按前面對帳棚的解釋來說,固不適合,不過從上下文自可看出這一帳棚,並非指一簡陋的棚子,因為它是天主的住所,尤其帳棚內以帷幔間隔為前後兩部,即聖所與至聖所(出26:33-34),是以稱為帳幕也無不可。事實上新約裡不少地方,如希9章;默15:5,稱這一帳棚為帳幕。
帳棚內的聖器:「約櫃」、「供餅桌」、「金燈台」、「全燔祭壇」、「銅盆」和「金香壇」(出谷紀25-31章) |
此外,聖經裡還常以另一名詞「會幕」,來稱這帳棚或帳幕(全舊約裡先後共用139次)。按這會幕希伯來文稱為Ohel Mohed或Mishckan Mohed(由希伯來文這一稱法,可知前文所說天主的Mishckan住所,如譯作帳幕較好),按Ohel Mohed就字面講,即約定好在該處相會的帳幕,因而譯作會幕(Tent of Meeting)。不過所謂相會,不是指以民在該處相會,而是指天主與梅瑟相會,如出30:36所說:「......獻在會幕中的約櫃前,即我與你會晤的地方」。又因為在這稱為會幕的帳幕或帳棚的內部,存放著藏有約版的約櫃,是以這會幕又有數次稱為「約幕」,見戶9:15; 17:22-23; 18:2。
以上是就帳棚、帳幕、會幕字意的解釋,而且由上文所述,帳幕、帳棚二字,除那為人所居住的外,其他帳幕也好,帳棚也好,與會幕一詞都是同意字,即指天主命梅瑟為天主所建造的聖所。
2、帳幕(帳棚)之喻意:帳幕如前文所述,按字意,原是指遊牧民族用毛織物所支搭藉以棲身的住所,但以民由於久居帳幕,以帳幕為家,是以日後,進入了客納罕許地,雖已建造了磚或石屋,而仍稱為帳幕(參閱列上12:16; 撒上4:10; 撒下12:16; 18:17; 19:9),無疑這只是借意的說法。此外,又因為帳幕,易於拆卸,不時轉移他處,故通常為時甚為短暫,因而聖伯多祿將他的肉身比作帳幕。當他得知不久人世時,他說:我知道,我的帳幕快要拆卸了(伯後1:13-14; 參閱格後5:1-4; 依38:12)。
「司祭們就常進前邊的帳幕去行敬禮;至於後邊的帳幕,惟獨大司祭一年一次進去,常帶上血,去為自己和為人民的過犯奉獻。」 |
大司祭「基督作了新約的中保,以他的死亡補贖了在先前的盟約之下所有的罪過,好叫那些蒙召的人,獲得所應許的永遠的產業。」 |
不過,含有極深寓意的,乃梅瑟奉天主的命,為天主所建造的帳棚(或帳幕)。如天主命梅瑟為他建造這帳幕時,天主明說:「好讓我住在他們中間」(出25:8),因此,這一帳幕,乃天主居於人間,或天主與人同在的象徵。基於這一理由,我們才可以明瞭聖若望何以論及聖言成人居於人間時,說:「他在我們中間支搭了帳幕」(1:14)(按希臘文)。無疑,聖若望用了支搭帳幕這一詞,是為反映舊約時代,天主在曠野命梅瑟為他建造帳幕的史事;不過毫無疑問的,因耶穌,天主第二位聖子降生成人,居於人間(即在我們中支搭了帳幕),遠超過舊約時代,只在帳幕內顯現給以民的領袖如梅瑟、撒慕爾等幾千萬倍。關於這新約遠超過舊約一事,聖若望自己已立刻加以印證,故此說:「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若1:17)。聖若望言外是說,天主在舊約時代的帳幕裡,只傳授給梅瑟法律,而藉耶穌所搭的帳幕,即耶穌的降生成人,才賜給了人類恩寵和真理。法律自然不能和恩寵與真理相比。為此新約裡耶穌所搭的帳幕,自然較舊約裡梅瑟所搭的帳幕高貴萬倍。
末後,聖若望宗徒以及聖保祿宗徒,更說明舊約時代的帳幕,只是天主永遠所在的天堂的預像,真正的帳幕乃是天主永遠居住的天鄉。如聖保祿說:「因為基督並非進入了一座人手所造為實體模型的聖殿(按帳幕乃聖殿的前身),而是進入了上天本境」(希9:24),換言之,即我們今日所稱的天堂。而這同樣的意思,聖若望在默示錄裡也很清楚地寫給了世人,而且在天主奇妙的啟示下,以這一意思作了全部聖經——舊約與新約——的結論,因這一思想乃聖若望在默示錄作結論、論及新天新地時所寫。他說:「我聽見由寶座那裡有一巨大聲音說:「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要作他的人民,他親自要『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天主』」(默21:3)。由默這一段話看來,舊約裡天主以在人間支搭帳幕與以民同在,實是日後天主與人永遠在天堂上同在的預像與準備。由此可見舊約裡天主命梅瑟為他建造帳幕這一史事寓意之深。
最後就拉丁文Tabernaculum一詞,再附帶一句,在舊約裡天主命梅瑟所建藉以與以民同在的帳幕(帳棚),拉丁通行本作Tabernaculum。在新約裡,耶穌留下了他的聖體,藉以與人同在,直到世界終窮,而聖教會自古將存放聖體的聖櫃,拉丁文也稱為Tabernaculum。這樣聖教會特意用Tabernaculum這一字,來反映天主在舊約與新約對人類的愛,即由舊約始,直到新約,天主始終願與人同在。直到世界末日後,天主使人類永遠同他在一起,住在天上的帳幕——天堂——裡。
聖教會自古將存放聖體的聖櫃,拉丁文也稱為Tabernacul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