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Camel)

駱駝,按梅瑟法律雖然以牠為不潔的動物,但卻常出現於舊約中。駱駝有單峰與雙峰之別,且各有不同的名稱,盛產於非洲及亞洲中部及西南部,因為是十分克苦耐勞的動物......

駱駝,按梅瑟法律雖然以牠為不潔的動物(肋11:4; 申14:7),但卻常出現於舊約中。駱駝有單峰與雙峰之別,且各有不同的名稱,盛產於非洲及亞洲中部及西南部,因為是十分克苦耐勞的動物,除供人騎坐,或助人搬運貨物外,更供人以奶、肉及絨毛(見列下1:8; 依20:2; 匝13:4),故此備受人之愛護及重視。牠特別適宜於沙漠曠野地帶的遊牧民族,因為其蹄大而柔軟,可暢行於沙漠地區,卻不宜行走於山區地帶,故此當以民在佔領了客納罕山區之後,便很少再提到牠(見編上12:40; 依30:6)。

雖然在默基多考古家曾發現了駱駝的牙齒及骨骼,但牠確於何時出現於巴力斯坦,及在何時變成家蓄,我們不得而知。在大批的出土文物中,只有兩張駱駝的畫像,似乎在告訴我們,牠在公元前三千至四千年間,已被人類所利用,最初利用牠的似是古阿剌伯人。舊約告訴我們,聖祖們有駱駝群(創12:16; 24:10,35; 30:43; 32:8,16),被用來搬運貨物(創24:10; 37:25)或騎坐(創24:61; 依21:7),且有外方人的駱駝商隊的經過(創37:25-28),是貝杜音人特別重視的家畜(民6:5; 7:12; 撒上15:3; 27:9; 30:17; 列上10:2; 編上5:21等)。充軍歸來後,以民計有駱駝四百三十五匹(厄上2:67)。多俾亞的妻子撒辣的嫁妝中亦有駱駝(多10:10; 11:17);敖羅斐乃將軍的隊伍中也擁有為數不少的駱駝,以載運輜重(友2:17)。

駱駝在新約只見於對觀福音,若翰穿的衣服是駱駝毛做的(瑪3:4),福音記載耶穌前赴耶路撒冷途中,在救世工程快要完結之際,有一個人向耶穌詢問說:「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瑪13:23) 耶穌不管獲得救恩的人數有多少,只苦勸眾人要「竭力由窄門而入」(路13:24),因為祂的使命是「我要來聚集萬民,及各種語言的民族;他們都要前來,觀看我的榮耀」(依66:18)。

以色列一個古城 (Arad) 的窄門

耶穌又講過一個十分富有東方色彩關於駱駝的比喻說:「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瑪19:24; 谷10:25; 路18:25),有說窄門是城牆上的小門,主城門在入夜後關閉了才開放的通道。或許堪當由大門進入天國的人不多,在有限的時日裡,我們仍要「竭力」進天國,即使情況有如「駱駝穿過針孔」(瑪19:24) 的艱巨,主耶穌並沒有放棄我們,有云「針孔」與「窄門」同義。上面的圖片是以色列一個古城 (Arad) 的窄門。深信只要駱駝願意把背上的負載的財寶和重擔一一卸下,「在當時似乎不是樂事,而是苦事」(希12:11),並能「伸直痿弱的手,及麻木的膝」(希12:12),他定能穿過這針孔,以後「會結出正義與和平的果實」(希12:11)。此外,有人基於「駱駝」及「繩索」二字在拜占庭時代,發音相同,而以為應將「駱駝」改為「繩索」,但我們主張仍保存原文之意,因為在巴力斯坦駱駝是體積較大的動物,常被用來表示很大、很難,甚至不可能或不相等量的事物,就如在瑪23:24耶穌說:「瞎眼的嚮導!你們濾出蚊蚋,卻吞下了駱駝」的話,即是這個意思。

通過窄門

 

© 2023 董思高聖經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