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達尼(Bethany)
伯達尼(Bethany)意思是「窮人之家」,或「阿納尼雅之家」。位於橄欖山東坡的一個小村,距耶路撒冷京城約十五「斯塔狄」(即2,800公尺),在拜占庭時代,人稱之為拉匝黎雍,以紀念本地人拉匝祿之復活。它亦是現今阿剌伯名——厄匝黎雅(Eizariyah)——之來源。考古家在此發現了不少古老的教堂及會院廢址,著名者有十字軍時代的默里森達女后的瞭望台,不久之前在村莊的周圍,亦有不少甚有價值的文物出土。
在以色列民充軍回國後,本雅明支派是最初返來重建耶京和重整家園的人(厄上1:5; 厄下11:31-35)。伯達尼是瑪爾大、瑪利亞及拉匝祿所居的鄉村(瑪21:17;谷11:11;路10:38;若11:1)。耶穌與門徒們在此村癩病人西滿之家坐席時,瑪利亞淚洗救主的足(若12:1-16;瑪26:6-13;谷14:3-9)。由此村耶穌打發二位門徒去找母驢及驢駒,為榮進耶路撒冷京城之用(瑪21:1; 谷11:1-10; 路19:29-40; 若12:11-18);耶穌在當天傍晚重返伯達尼(瑪21:17;谷11:11)。第二天在村外咒罵一棵沒有結果實的無花果樹,因而乾枯(瑪21:18-20; 谷11:12-14)。按路24:50的記載,耶穌就在伯達尼附近升了天。由於伯達尼離耶路撒冷這麼近,所以耶穌日間在耶路撒冷活動完畢,晚上大都會到來伯達尼這村莊休息。
耶穌在伯達尼(Bethany)復活拉匝祿(Lazarus)的這一個轟動遐邇的神蹟,按若望記載這神蹟的用意和這神蹟事實的本身,可算是耶穌公開傳教,講道救人的最高峰,表現出耶穌是生命,是復活,是死亡的勝利者。拉匝祿復活的奇蹟,實在彰顯了「天主的光榮」,為叫人信主耶穌為默西亞;可是法利塞人也因此奇蹟,議決了耶穌的死案。耶穌在這事實中,曾以比喻之辭答覆門徒的話,是說:我父給我所定的工作日子還沒有完,仇人不能害我,因我照父的旨意行事,父必保護我;那不承行父旨意的人,纔應恐懼(若11:9,10)。
耶穌復活拉匝祿 |
拉匝祿墓入口處 |
這神蹟只有若望福音記述,三對觀福音隻字未提。對觀福音之所以沒有提拉匝祿復活一事,可能是由於三位聖史的著重點,只是記述耶穌在加里肋亞的活動情形,和他末了一次上耶路撒冷及他死而復活一事,若望之所以記載這一回事,是要彌補對觀福音的遺漏。再者,三位聖史亦可能基於當時教會的處境困難,故意不記述拉匝祿復活的事:路加雖然提起過瑪爾大和瑪利亞姊妹二人,都沒有提及拉匝祿和他們三人共處的村名(路10:38-42),因為我們從若望知道猶太人非但決意殺害耶穌,也決定了要殺害拉匝祿,因為許多人因著拉匝祿信從了耶穌(若12:10,11)。像這種恐佈的空氣在初期的教會仍然到處瀰漫,為此三位聖史以不提此事為妙,免得引起更多的麻煩。
「拉匝祿」是一個希伯來名字,是「厄肋阿匝爾」(Eleazar)的縮寫,其意是謂「天主所協助的」。我們不能斷定他是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哥哥或弟弟,故以泛稱的「兄弟」二字譯出。但從福音記述的語氣看來,很可能瑪爾大是大姐,瑪利亞是二姐,拉匝祿則是弟弟。但這只是一種推測。他們三人的事,除了福音上所記述的以外,其他的傳說似乎都不大可靠,因為沒有歷史上的確實根據。按聖厄丕法尼所保存的傳說:拉匝祿復活後,又活了三十多年。瑪利亞同瑪利亞瑪達肋納和路加所提及的那用香液傅抹了耶穌腳的罪婦,並不是一人(路7:36-50)。
考古發掘給我們說明,在拉匝祿墓附近曾先後建有兩座教堂。首座教堂以兩列圓柱分成中殿和側廳,而且有精美的馬賽克地板,大部分今日仍能看到。第二座教堂的馬賽克地板較粗糙,並採用壁柱支撐,且一直沿用至十字軍時代結束為止。
伯達尼聖拉匝祿堂 |
聖拉匝祿堂內部 |
有關這聖地的最早資料,來自凱撒勒雅的歐瑟比(Eusebius of Caesarea,四世紀初):「伯達尼:離厄里雅(Aelia,即耶路撒冷)兩里的村莊,位於橄欖山坡上,耶穌曾在此復活拉匝祿。今日仍有人指出拉匝祿(墓)的所在。」聖熱羅尼莫(St. Jerome,四世紀末)翻譯此段文字時加上按語說:「今日在上面建有一座教堂。」在女朝聖者埃革利亞(Egeria)的朝聖日誌中,記載了(拉匝祿星期六)著名的預告復活節隆重儀式:「來到拉匝祿村時,已聚集了大批群眾,令該處以至週圍的田地都擠滿了人。大家詠唱適合當天和該處的歌曲和對經,並且有讀經。大家離去前有預告復活節的儀式,一位司鐸走到台上宣讀那段福音,即「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來到伯達尼…」(若12:1)。「拉匝祿村」這名字,仍保留在它今日的阿拉伯名字「厄匝黎雅」( el-Azarieh)內。
十字軍時代(1138年),在拉匝祿墓旁建有一座宏偉的本篤會隱修院,並享有皇帝的特惠。這修院的大部分遺跡今日仍可看到。回教徒驅逐十字軍後,佔據了這聖地,並把它改建成清真寺。1613年,方濟會士獲准由外面挖掘一條通道到墳墓去(成了今日的唯一入口)。1899年,他們又購入了部分隱修院和教堂(稱為瑪爾大之家)遺址,以便進行考古發掘(S. Saller 1949),和興建一座新教堂(A. Barluzzi 1952-53)。
伯達尼――耶穌復生拉匝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