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的兄弟姊妹,
我們已經對耶穌在世時所召叫的十二宗徒的作出了反省和總結。今天,我們就開始研習早期教會的另外一些重要人物的性格。
他們為了主、福音及教會,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當中有男的,也有女的,如路加在『宗徒大事錄』所說﹕「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已付出了自己的性命。」(15:26)
他們中的第一位,被復活主親身召叫的,亳無疑問就是保祿。他在教會歷史中閃爍和重要如天上的巨星。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稱讚他更優勝於天使和總領天使(cf. Panegirico, 7, 3)。 在Divine Comedy中Dante
Alighieri被路加『宗徒大事錄』(9:15)所啟發,簡要的形容他是「天主所揀選的器皿」(Inf. 2:
28),代表他是天主所揀選的工具。其他也有稱他為「第十三位宗徒」,或是直接稱他為「那唯一以後的第一位」。
無疑地,在耶穌以後,他是其中一位我們擁有最多資料的宗徒。不僅是在路加的『宗徒大事錄』中,也在其他的書信中,有些是直接由他而來的,沒有經過其他人的演繹,顯露了他的性格及信念。
路加告訴我們保祿的原名為掃祿Saul(宗7:58;8:1),
希伯來文也是掃祿Saul(宗9:14, 17; 22:7,13;
26:14),與撒烏耳王(宗13:21)一樣。他是散居外地的猶太人,他的出生地塔爾索(Tarsus)位於土耳其Anatolia及敘利亞中間。在不久他跟隨拉比加瑪里耳到耶路撒冷學習祖傳的梅瑟法律(宗22:3)。同時他也學懂了營商及製造帳幕(宗18:3),這些都有助他日後能自供自給,不會成為教會的負擔。(宗20:34;格前4:12;格後12:13)
他決定往認識一個自稱為耶穌宗徒的團體,透過他們,他認識了一個新的信仰,一條新的道路。在那裡,沒有以很多的天主法律作為中心,而是強調那寬恕罪惡,被釘死後,復活升天的耶穌。作為一個熱心的猶太人,面對這樣的訊息,他感到難以接受和憤怒,因此,他覺得有責任迫害那些基督的跟隨者,無論是否在耶路撒冷。
根據保祿的說話,公元三十年初,在大馬士革的路上,「基督耶穌已奪得了我」(斐3:12)。路加的敘述更為豐富,例如那被接升天的那一位觸摸了保祿,完全地改變了他的生命。在保祿的書信中,他直接指出他所說的不是一個遠景,而是實質的(格前9:1),是光照的(格後4:6),是在與被接升天的天主聖子相遇後,得到的啟示,祂以恩寵召叫他。(迦1:15-16)
事實上,他明確地稱自己為「蒙召的宗徒」(羅1:1;格前1:1)或「因天主的旨意作基督耶穌的宗徒」(格後1:1;厄1:1;哥1:1),強調他的轉化,不是因為自己的力量,而是天主的介入和果實,是不可見的,是天主的恩寵。
從今以後,這些都構成了他的價值觀,與以往的完全相違背,根據他的說話,凡以前對他有利益的事,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斐3:7-10)由那刻開始,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耶穌基督及福音的事工上。他的存在,就是宗徒們所渴望的,亳無保留地,對一切人,就成為一切。(格前9:22)
在這裡,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如果我們把耶穌基督置於生命的中心,我們的身份就因與基督的相遇、共融及聖言而劃上了標記。在祂的光照下,所有一切可能的渣滓都會得到淨化、復原。
另一個保祿所提供的教導是使徒職務的普遍廣度。他深刻地感受到外邦人和異教人在認識天主上所遇到的問題。保祿願意奉獻自己,讓所有人認識那為了普世,受難而被埋葬,復活升天的耶穌基督,宣告天主所賜予的恩寵,讓所有人得與天主修好的喜訊。
由第一刻開始,他明白到天主不僅是關注猶太人或某一團體的人的事實,祂是普世的價值,是全人類的,因為天主是所有人的天主。
他旅程的出發點是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也是天主的福音第一次宣告給希臘人的地方。因此,在這地方相信基督的信徒也是最先被稱為「基督徒」。(宗11:20,26)
隨後,他繼續從這裡前往塞浦路斯,再因為不同的事件到達中亞細亞(丕息狄亞,拉科尼亞,基里基雅),稍後,再前往歐洲(馬其頓,希望)。其中最著名的城市是厄弗所、斐理伯、得撒洛尼、格林多,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雅典、貝洛雅和米肋托。
保祿的宗徒事工上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但同時也得到了基督愛的鼓勵。他時常提醒自己需要忍耐﹕「論勞碌....論監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事。 被猶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
受扙擊三次;被石擊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裏度過了一日一夜,
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由同族來的危險、由外邦人來的危險、城中的危險、曠野裏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假弟兄中的危險;
勞碌辛苦,屢不得眠;忍饑受渴,屢不得食;忍受寒冷,赤身裸體;除了其餘的事以外,還有我每日的繁務,對眾教會的掛慮。」(格後11:23-28)
由致羅馬人書15:24,28中我們看到他的計劃,不但前往西班牙,還要再到遠西,把福音傳往每一角落。有誰可以不仰慕這人?有誰可以不感謝天主,讓我們擁有這位宗徒的典範。
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如果保祿不是擁有一個很肯定的價值觀時,他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源源不絕地,在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及失意的時刻,超越這些極限。為保祿來說,也為我們,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主耶穌基督,他曾在書信中說﹕「因為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因我們曾如此斷定:既然一個人替眾人死了;
那麼眾人就都死了;衪替眾人死,是為使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生活,而是為替他們死而復活了的那位生活。」(格後5:14-15)
實際上,在羅馬皇帝尼祿(Emperor
Nero)的逼害下,保祿以自己的血作見證,讓我們永遠保留對他的崇敬。羅馬的克萊孟(Clement of Rome),我們前任的宗座,對保祿有以下的述說﹕「因為妒忌和不和,保祿向我們顯示了忍耐....
在把公義傳給世界,及前往所有可以踏足的地方後,他願意在政治的領導者前殉教,這樣他離開了世界,到達了至聖之地,成為了我們後世的堅忍不屈的典範」(致格林多人5)。
願天主幫助我們,實踐宗徒在書信中留給我們的勸導﹕「你們該效法我,如同我效法了基督一樣」。(格前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