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同天主說話: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公開接見活動中開始新一輪的要理講授 - 04/05/2011 18.26.39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昨天5月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向來自全球各地的朝聖信友開始講解以祈禱爲主題的新一輪要理講授。這天上午氣候宜人,陽光燦爛,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信友比平時更多,尤其是波蘭信友,因爲才在上主日將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宣布爲真福,宣福盛典的氣息依然存在,幷且新真福的肖像還懸挂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敞廊上。教宗本篤十六世向朝聖信友致詞時,特別問候了這些波蘭信友,他說:“願若望保祿二世在‘全屬你’這句座右銘中將自己托付于天主之母的呼求對你們每個人和波蘭全體人民是一項激勵,因爲聖母是波蘭民族的母皇。”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昨天5月4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向來自全球各地的朝聖信友開始講解以祈禱爲主題的新一輪要理講授。這天上午氣候宜人,陽光燦爛,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信友比平時更多,尤其是波蘭信友,因爲才在上主日將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宣布爲真福,宣福盛典的氣息依然存在,幷且新真福的肖像還懸挂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敞廊上。教宗本篤十六世向朝聖信友致詞時,特別問候了這些波蘭信友,他說:“願若望保祿二世在‘全屬你’這句座右銘中將自己托付于天主之母的呼求對你們每個人和波蘭全體人民是一項激勵,因爲聖母是波蘭民族的母皇。”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强調祈禱是同天主說話。他在關于祈禱的主題的首次講解中談各個時代的 人都呼求天主,以後他將陸續講解我們要設法學習同天主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進入一個“祈禱的學校”。教宗說:“的確,我們很清楚,祈禱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需要學會祈禱,幾乎要時常重新獲得這項藝術;即使在靈修生活上已經很深入的人也經常感到需要進入耶穌的學校,學習真誠地祈禱。”

耶穌的身教言傳是我們從他那裏上的第一堂有關祈禱的課。事實上,四部福音爲我們描述了“耶穌同天父親密持久的談話:這是耶穌與天父的密切共融,他來到世界上不是爲自己的意願,而是爲承行派遣他救贖人類的那一位的意願。”教宗舉出埃及、古希臘、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和羅馬帝國這些古老文化素來表達對認識天主的渴望。他援引羅馬皇帝馬可·奧利略的話“爲在神和人的行動間建立有成效的合作,祈禱是必要的。 ”教宗說,這位有哲理的皇帝所要表達的是,不祈禱,人類生活就“失去意義和存在的依據”。教宗指出:“的確,在每個祈禱中都始終表達了人類受造的真理,人在祈禱中一方面經驗到自己的軟弱和貧乏,因此請求天主幫助,另一方面却有其非凡的尊嚴,在作好準備接納天主啓示的同時,發現自己有能力進入與天主的共融。”

列舉了不同時代及文明的祈禱範例後,教宗指出,從這些範例中我們看到,人意識到自己的受造處境和對超過自己和各種美善根源的天主的依賴。教宗說:“每個時代的人都不能不祈禱,問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麽,假如他的存在沒有同天主的奧秘及其對塵世的計劃建立起關係,那麽他存在的意義就模糊不清,令他失望。人的生命是善與惡、不堪受的痛苦和喜悅及美善的交織,這自然而然且讓我 們不可抗拒地祈求天主給我們內心的光照和力量,使塵世中的我們得到救援,爲我們指明越過死亡界限的希望。”

教宗繼續解釋說,這些非基督信仰宗教的呼求是從塵世期待來自天上的話,天主的啓示則滿全了這一期待。人藉著耶穌能够走近天主,同他建立父子般的密切關係。是耶穌在我們的祈禱中奉獻出同天父 建立更加密切關係的可能性。

最後,教宗將他的思念特別轉向童貞聖母,請青年們每天在瑪利亞的學校中學習她承行天主的旨意;請病人們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的母親,知道與基督一起接納各種痛苦的救贖價值;請新婚夫婦祈求聖母保佑,使家庭永遠充滿納匝肋聖家的氣氛。

© 2025 董思高聖經中心. 版權所有